第一片枯黄的梧桐叶颤抖着坠落,空气中弥漫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清爽与微凉。这是一种无声的通知,一种天地间悄然进行的仪式。阳光的温度不再灼烈,而是变得柔和而富有穿透力,将万物的轮廓勾勒得更加清晰,也让大地上的色彩愈发深沉。稻田里,沉甸甸的稻穗弯下了金色的腰身,它们在微风中摇曳,奏响着丰收的乐章,那是一种对土地最深情的承诺。农人们忙碌的身影,穿梭在田间地头,汗水与笑容交织,他们用辛勤的双手,迎接这份来自自然的馈赠。
据传,在宋代立秋之日,宫内会将栽于盆中的梧桐移入殿内,待“立秋”时辰一到,太史官高声奏“秋来了”,梧桐便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,以寓报秋之意。刘翰笔下“睡起秋声无觅处,满阶梧桐月明中”,阶前梧桐叶与如水月光交织,营造出静谧美妙之氛围。刘言史“云天收夏色,木叶动秋声”,描绘出立秋时天空与大地的变化,展现一幅色彩与声音交融的艺术画卷。
立秋有三候,一候凉风至,二候白露生,三候寒蝉鸣。凉风轻抚脸颊,带来丝丝凉意,恰似大自然的温柔抚摸。白露于草尖凝结,晶莹如珍珠闪烁,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饰品。寒蝉于枝头低鸣,凄切之声,宛如悠扬秋日小调。
风,是立秋最直接的使者,带着北方草原的清冽,裹挟着远方山川的芬芳,轻拂过你的脸颊。那是泥土的芬芳,是果实的甜香,是谷物的醇厚。这些气味混合在一起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“秋之香”,让人心旷神怡,精神为之一振。这种风,它温柔而有力,仿佛能吹散你心头的燥热,拂去你身上的疲惫,让你变得清澈而宁静。
月亮也变得格外明亮。高悬的明月,洒下一片清辉,将大地染上了一层银色的光晕。夜空如洗,繁星点点,银河横亘,清晰得仿佛触手可及。在这片宁静的夜色里,你能够听到虫鸣声此起彼伏,它们不再是单调的嘶鸣,而是富有层次感的交响乐。蟋蟀、纺织娘、金铃子,每一种昆虫都用自己的声音,歌唱着秋日的到来。躺在院子里,仰望星空,听着虫鸣,你会感到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与喜悦。
立秋的物候,是充满生命力的。天地之间的阳气开始收敛,阴气渐长,这是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,并非衰落的开始。你看那些秋天的花朵,它们没有春日里娇艳欲滴的姿态,却有一种淡定从容的美。桂花,不与百花争艳,只在枝头默默酝酿着芬芳,待到秋风起时,便将满树的甜蜜,洒满人间。菊花,在霜露中傲然绽放,用它坚韧的品格,向世界宣告着生命的顽强。它们的存在,是秋天最美的注解。
当立秋来临,便是人们开始准备丰收的时候。这是一个充满期待和希望的季节。农民们脸上洋溢着喜悦,他们知道,一年的辛勤劳作,即将换来沉甸甸的收获。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嬉戏,他们嗅着泥土的芬芳,感受着秋日的凉爽。大人们在果园里采摘着成熟的果实,那一颗颗饱满的果子,是他们汗水的结晶,也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这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,它告诉我们,付出总会有回报,努力终将结出硕果。
立秋并非是告别,而是一种全新的开始。它不是终点,而是另一个起点。它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赞歌,歌唱着生命的律动,歌唱着自然的恩赐,歌唱着人与土地的和谐。它让我们学会了珍惜,学会了感恩,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。立秋的日子里,我们都应该怀着一颗喜悦的心,去拥抱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,去感受它所带来的美好与宁静。让我们的心灵,也如同这秋日的田野,变得宽广而丰盛。(刘德涛 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