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企业文化 / 企业风采
【职工文苑】又是一年粽飘香
日期:2025-05-30  

眼见端午快到了,给父母打电话,顺便问了句“还包不包粽子了?”母亲说“不包了,包着费劲也吃不了多少了,想吃就去买几个吧。”挂完电话,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,在东北每到端午节,母亲都要煮粽子和鸡蛋,粽子多是提前煮好,提前几天买好粽叶和糯米、大枣。之后将糯米淘洗干净,浸泡两天。那时候,还没有冰箱,电视机都很少,尽管东北的气温在端午前后还不热,但期间每天也要换两次清水,一是防止糯米馊掉,二是让糯米充分吸收水分,煮完后更加软糯。粽叶也要提前用水浸泡,那时候没有新鲜的叶子,都是前一年的叶子晒干储存的。粽叶泡软之后,放到锅里煮开,这样叶子基本恢复新鲜叶子的韧性,就是看着不那么翠绿了。待水凉之后再进行清洗,每片叶子的正反面都得清洗干净,然后泡在水里备用。

包粽子的技术活儿当然是母亲亲自动手,每到这时候,我就在旁边干干给母亲递个大枣、剪个绑线之类的辅助活计。一片叶子,被母亲拿在手里,在叶子的尖部三分之一的地方,窝个小漏斗的形状,然后底部放点儿泡好的糯米,再放颗大枣,再用糯米盖住大枣。到这一步,都还好做,接着怎样把剩余三分之二的叶子盖上并封好,且保证煮出的粽子不漏米,这才是“核心技术”。母亲轻轻松松左手一掐,右手把叶子一盖,在叶子的端头再捏住一折,然后缠线、打结,一个粽子就包好了。轻轻松松,手法娴熟。全部报完,加水煮半个小时,然后在国中浸泡一晚上,第二天一早,将粽子全部捞出,放置在刚打上来的井水里浸泡,经过凉水浸泡的粽子更黏糯,我们也都是吃凉的。到了端午节那天一早,母亲再煮上十几个鸡蛋,配上凉糯的粽子,我们能开心一整天。

现在的粽子品种比多年前丰富了不少,蜜枣的,咸肉的,蛋黄的,杂粮的,但我每年都还是包大枣的,包粽子的技术也在多年的琢磨下基本掌握了“核心”,也能包出妈妈那样的四角粽,但是总感觉吃的时候少了儿时的甜蜜和欣喜,大概是缺少了妈妈的味道吧。(张佩媛 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