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企业文化 / 企业风采
【职工文苑】金褐草原与沉寂静美的交响
日期:2025-11-03  

当霜降的节气越过长城,抵达内蒙古高原时,这片广袤的土地便褪去了秋日最后的温婉,换上了一身清冷而壮阔的盛装。清晨六点,天还未亮透,草原上的风带着刺骨的凉意掠过,风是这里唯一的主宰,但它今日也仿佛被节气慑住了心魄,变得沉静而锋锐。它不来则已,一来,便像一柄无形的、巨大的刻刀,从沙梁上掠过,扬起一缕缕极细、极干的沙烟。天地间蒙着一层淡淡的薄雾,仿佛是大地还未睡醒时呼出的微凉气息。待第一缕阳光从东边的地平线探出头,金色的光线穿透薄雾,才让人看清这片土地的模样——每一寸枯草、每一块岩石、每一顶散落的蒙古包顶,都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霜,像撒了一把细碎的水晶,在阳光下折射出微弱却璀璨的光。

草原早已不再是盛夏时的碧绿色,枯黄的草叶顺着风的方向倒伏,连成一片无边无际的金褐色海洋。偶尔有几丛耐寒的沙棘,枝头挂着橙红色的小果子,像星星一样点缀在这片“海洋”里,给单调的色调添了几分鲜活。牛群和羊群不再像夏天那样四处奔跑,它们慢悠悠地啃着残留的草茎,呼出的白气一团团散开,与草原上的薄雾交织在一起。远处的蒙古包升起袅袅炊烟,淡蓝色的烟柱在冷风中笔直地向上,直到与浅灰色的天空融为一体,让人想起牧民口中“霜降起,烟火暖”的老话。

内蒙古霜降的天空却异样的高,异样的蓝,那是一种被严霜洗刷过的、清冽而坚硬的湛蓝,不含一丝云絮,也似乎不含一丝暖意。阳光倒是慷慨地倾泻着,但那光线是冷的,像一把把及细及亮的银粉,洒在身上,并不觉得温热,只感到一种清澈的、毫无杂质的照耀。蓝蓝的天,白白的云似乎变得不再那么灼人锋芒。

沙海在这一天,终于褪去了所有暴烈的外壳,显露出它最本质的、近乎哲思的容颜。沙的形态,在这风的精雕细琢下,呈现出一种惊人的秩序与柔美。一座座沙丘,如同凝固了的金色巨浪,那波浪的曲线从顶峰一气呵成地泻向谷底,流畅得没有一丝一毫的滞涩。向阳的一面,被清冷的阳光镀上一层浅金色的、明亮的光壳,纹理清晰如肌肤;背阴处,则是大片大片的、沉郁的赭褐色,深邃得仿佛能吸纳所有的光线与声响。光与影就在这连绵的沙海上,划出一道道锋利如刃的分界线,明与暗在此激烈地对峙,又无比和谐地共存。霜降时节的沙漠,它没有春的躁动,夏的酷烈,秋的高爽,它只是冷静地、庄严地收敛起一切,准备沉入那个漫长、纯粹、万物归寂的冬眠。它美得如此荒凉,如此绝对,让你在屏息凝神的同时,心底却泛起一种近乎悲壮的震撼。

水滩的石头上结着薄薄的冰壳,用手一碰,冰凉的触感瞬间传遍全身。灌木丛里,几只麻雀蹦蹦跳跳地寻找着草籽,它们的羽毛比夏天时更蓬松了些,像是穿上了厚厚的“棉袄”。偶尔能看到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,灰棕色的身影在色彩斑斓的树林间一闪而过,很快便消失在深处,只留下几片被惊动的落叶缓缓飘落。

到了午后,阳光变得温暖了些,草原上的白霜渐渐融化,草叶上挂着水珠,反射着阳光,让这片金褐色的土地多了几分湿润的光泽。山林里的雾气也散了,天空变得格外高远,是那种淡淡的湛蓝色,没有一丝云彩,干净得像一块被洗过的蓝宝石。风依然在吹,但少了清晨的刺骨,多了几分清爽,吹过草原时,带着枯草的清香;吹过山林时,带着松针和落叶的味道,深吸一口,满是秋日特有的清新。

傍晚时分,气温又开始下降,草原上的风渐渐变得凛冽起来,牧民们开始把牛羊赶回圈里,蒙古包的炊烟又一次升起,比清晨时更浓了些。山林里的光线暗得很快,夕阳把天边染成了橘红色,树木的影子被拉得很长,落在铺满落叶的地上,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。几只归鸟从天空飞过,翅膀划过橘红色的天幕,留下一串清脆的鸣叫,而后便消失在树林深处。

最动人的是那无处不在的“静”。它不是空虚,而是一种充满张力的、具有质量的静。你站立其中,能清晰地听见自己呼吸的节律、心跳的鼓点,甚至血液在耳中流动的微鸣。这声音反而将周遭的寂静衬得愈发厚重、愈发浩瀚了。你会感到自己正站在时间的尽头,或者说,站在时间之外。这片金黄与寂静的天地,仿佛从宇宙开辟之初便是如此,也将永远如此。人类的文明、尘世的喧嚣,在这里都显得轻飘而遥远,像一场无关紧要的梦。

这就是内蒙古的霜降时节,没有江南的温婉,没有南方的湿润,却有着独属于高原的壮阔与清冷——白霜覆草原,彩林染山林,寒风里藏着草木的清香,烟火中带着生活的温暖,每一处景色都像一首写在天地间的诗,清冷却动人,让人看过便再也忘不了。(卢传举 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