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企业文化 / 企业风采
【职工文苑】紫槐
日期:2025-04-27  

夏日午后,暑气蒸腾,仿佛连空气都凝滞成了粘稠的琥珀,将万物封存。此刻,最令人心向往之的,莫过于一片浓密的绿荫。而在我记忆的版图里,那片绿荫,常常属于槐树。并非寻常可见、开着米白色碎花的国槐,而是那更为少见,带着几分神秘与忧郁气质的紫槐。

寻常的槐树,是许多北方城镇最忠实的伴侣。它们沉默地矗立在街巷边,庭院里,用虬曲的枝干和密实的叶片,撑起一片片清凉的世界。当夏风吹过,白中带黄的槐花便簌簌落下,如同细碎的米粒,铺满地面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、带着些许青涩的甜香。那是属于市井、属于日常的温情,是老舍笔下北平的魂,是无数代人共享的夏日记忆。孩子们在树下追逐嬉戏,老人们摇着蒲扇闲话家常,流浪的猫儿蜷缩在树根处打盹,时光在槐荫里流淌得缓慢而悠长。

然而,紫槐不同。它似乎天生就与这份喧嚣的日常隔着一层薄纱。它的花,不是那种随和的米白,而是沉静的、略带紫调的粉,或是一种更深的、近乎淡紫的颜色。这紫色,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,也不似丁香那般愁肠百结,它是一种内敛的、沉思的紫色。它不张扬,甚至有些羞怯,藏在浓密的绿叶之间,需要你走近,需要你仰望,才能捕捉到那一片片低垂的、如小巧风铃般的花序。它的香气,似乎也比白槐更为幽微,若有若无,需要屏息凝神,才能从夏日混杂的气息中分辨出来。那香气里,仿佛少了几分甜腻,多了几分清冷,带着一种遥远的、难以言说的情绪。

那是一个雨后初晴的傍晚,夕阳的余晖穿过湿漉漉的树叶,给园子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。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清新气息。我信步走到一处僻静的角落,抬头便望见了那株紫槐,不算高大,但姿态舒展,枝叶繁茂,一串串淡紫色的花朵挂在枝头,被雨水洗涤过后显得格外娇嫩玲珑。水珠顺着花瓣的边缘滑落,在夕光中闪烁着细碎的光芒。那一刻,周遭的喧嚣仿佛都隐去了,只剩下我和这株沉默的紫槐,以及它所散发出的那份宁静而忧伤的美。

紫色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常常与尊贵、神秘联系在一起。紫气东来,是祥瑞的象征;紫禁城,是皇权的中心。然而,紫槐的紫,却似乎与这些宏大的叙事无关。它更像是一种个人化的、内心的色彩。它让我想起那些被时光遗忘的角落,想起那些欲说还休的心事,想起那些在记忆深处泛着微光的、带着淡淡忧愁的片段。它仿佛是一个独立的、有着自己心事的个体,静静地站在那里,看着人来人往,世事变迁。

有人说,槐树多情。或许是因为它的颜色,或许是因为它的香气,或许是因为它常常出现在那些容易滋生故事的地方——古老的庭院、寂寞的寺庙、废弃的园林。它看着一代代人走过它的身旁,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,也听着他们的低声啜泣。它的根深深扎入泥土,汲取着大地的养分,也汲取着岁月的记忆。它的年轮,不仅记录着寒来暑往,也刻印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。

我常常在想,如果一株紫槐有记忆,它的记忆会是什么颜色的?是那沉静的紫色花朵的颜色吗?还是夏日浓得化不开的绿?是秋天叶片转为金黄的灿烂?还是冬天虬曲枝干映衬下灰白天空的寂寥?或许,它的记忆是斑斓的,如同它所见证的生活本身。它记得某个月圆之夜,有人在树下许下了心愿;它记得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,有人在树下寻求庇护;它记得某个阳光明媚的早晨,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;它记得某个落叶飘零的黄昏,有人在树下默默地流泪。

紫槐的存在,提醒着我们,在喧嚣的日常之外,还有一种沉静的美,一种内省的力量。它的珍贵,不在于它的稀少,而在于它所唤起的那份独特的情感体验。它不是生活的必需品,更像是一曲需要用心聆听的旋律,一首需要细细品味的诗。(刘德涛 文/图)